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概况
  3. 正文

通海概况

发布时间:2022-07-11 17:14:37

22171636tb3v

通海县位于东经102°30′25″~102°52′53″,北纬23°55′11″~24°14′49″之间,地处云南省中南部、玉溪市东部,距省会昆明137公里、玉溪49公里,总面积721平方公里。通海县境内由盆地、中山、河谷三大地貌构成,坝区面积占24.7%,山区和河谷面积分别占77.07%和1.3%。地形呈东西阔、南尖、北微凸之蘑菇状地势南低北高,县域东西最大横距39.97公里,南北最大纵距36.15公里,最高海拔(螺峰山)2443米,最低海拔(马脖子)1350米,县城海拔1820米。


通海县属中亚热带亚湿润区,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雨量充沛,年温差小而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无霜期长,全年分干、雨两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雨季。通海县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年均气温15.7℃,年日照时间2273.8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 898毫米,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全县耕地面积16.89万亩,按农业人口平均0.71亩,森林覆盖率为51.5%。

通海规划区属珠江水系南盘江流域,河流分为湖盆区内河和高大(曲江)河及其支流,全县水资源总量 2.13 亿立方米。杞麓湖是通海县的主要水域,座落于通海盆地中偏东侧,犹如一条玉带镶嵌于坝区北部,与县城背后的秀山遥相对应,湖泊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3.5公里,总面积37.26平方公里,约占全县总面积的5.0%,湖岸线长32公里,平均水深4米,湖水最大容量1.821亿立方米,流域面积 370.5平方公里。

通海自古以来为滇南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东与华宁县接壤,西与峨山县、红塔区相邻,南与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交界,北与江川县毗邻。全县辖4镇3乡2个街道办事处,即:秀山街道、九龙街道、河西镇、杨广镇、四街镇、纳古镇、兴蒙乡、里山乡、高大乡。设49个村民委员会、2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548个村(居)民小组。居住着汉、彝、回、蒙古、哈尼等多个民族,其中兴蒙蒙古族乡是云南唯一的蒙古族聚居地。全县常住人口30.9万人,是云南省除昆明市区外的人口高密度区。


22171844acgy

历史悠久,文化流长


通海自古为滇南政治、经济、军事中心,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在杞麓湖畔生息、繁衍;汉代开“麊泠水道”(即西南丝绸之路的一支);唐代南诏时开设“通海城路”,置通海镇,设通海都督,统摄滇南地区,启通海人文之风。后晋天福二年(937),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合三十七部,起兵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通海属大理国领地。宋代,大理国在滇南置秀山郡,通海是郡治所在地,为滇南军事、政治要地。元代设临安路,通海为路治所在地。至元十三年(1276)建通海县,置河西州,后又在河西北境之曲陀关置临安、元江、广西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统摄今红河、文山一带,直至越南。明代置“通海御”,戍兵屯田。清代,各种手工业兴起,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海外物资集散运转,以商贸交易活跃而扬名云南。各文化历史时期多民族的文化交融让通海璀璨文化的底蕴更加深厚,特殊的地理自然条件成就了通海“礼乐名邦”、“秀甲南滇”、“冠冕南州”的美誉,名山秀水孕育了人文荟萃,通海明清两代就有举人230余人、进士44人,选入翰林院4人,且大都出省为官。

1949年12月,通海、河西和平解放。1956年原通海县、河西县合并为杞麓县,1958年仍称通海县至今。通海县先后荣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楹联文化县”、“中华诗词之乡” 等荣誉称号。

交通便捷,物产丰富。

通海是历史上南下南洋、北上中原、西至天竺的交通要冲,明代中后期经济繁荣,成为滇南货物集散中枢。如今通海上接昆明,下通红河,处于昆河经济走廊的枢纽节点,位于滇南国际通道的门户区。已通车运营的泛亚铁路横贯全境,正在建设的江通高速公路、弥玉楚高速公路将更加有力支撑通海县打造面向东南亚的滇中商贸物流枢纽。通海物产丰富,农业、轻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市场体系相对完善,资源要素辐射半径大,经济发展触角延伸广,为长远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商贾云集,经济发达

通海物产丰富,自古农业和轻手工业发达,素有“小云南”、“小昆明”之美誉。近年来,通海县始终坚持把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不断深化县情认识,依托丰富的自然禀赋、灿烂的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思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创新活县、开放兴县、文化和县”发展战略,通过大力发展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三大工业支柱产业,蔬菜、畜牧、花卉三大农业重点产业,带动了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和“先进县”行列,先后被确定为“云南省重点工业强县”、“云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县”、“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无公害蔬菜行动计划示范县”。

2016年通海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1.19亿元,增长10.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6元,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3元,增长9.1%。完成工业增加值32.64亿元,增11.1%;完成进出口总额15.35亿美元,增4.1 %;大量农产品出口带动批发业快速增长,全部批发业销售额完成71.35亿元,增24.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7亿元,增12.1%。引进市外国内资金46.28亿元,增37%,其中省外资金33.97亿元,增35%。

围绕打造“山城湖”生态文化特色旅游区目标,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13.26万人次,增20.93%,旅游总收入15.62亿元,增31.65 %;


22171942cjzf

蓝图绘就,风正帆扬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实施,云南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建设,以及玉溪“三区一港”发展定位,通海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正在步入新一轮大发展、大跨越的黄金时期。通海县将全面贯彻落实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坚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围绕高原特色农业优势,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以一产促进二产、带动三产,加快五金机电、彩印包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等新兴产业,不断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努力将通海打造成为现代宜居生态文化名县、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重要目的地、全省高原特色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基地、面向国际的五金机电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