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四街镇
  3. 图片新闻
  4. 正文

林德彬:在柴烧中寻觅自然之美

发布时间:2023-06-20 09:56:08

四街镇十街村的林德彬从小喜欢画画,美术专业毕业的他一直和艺术打交道,从绘画、书法、紫陶再到柴烧,多年的积累让林德彬摸索出一套有自己独到心得的柴烧技法,在土、火、柴、窑间寻觅自然之美。

记者来到“德窑柴烧”窑庄,主人林德彬正忙着装窑。只见他仔细搭好硅板、铺上隔热片,再把一个个茶壶、茶杯坯体轻轻放入窑内,通过层层有序布摆,这些颜色单一的坯体静待高温烈焰下的蜕变。

“我这个柴窑可以烧到1000多件东西,从烧窑到出窑,基本上要20天。每烧一次窑都要24小时的在那里烧火,烧窑的最大技术,就在于烧火那个人。什么时候升温,升多快,这个非常重要。然后还有就是降温的时候,降多快,那个跟出来的颜色非常关键。”“德窑柴烧”窑庄主人林德彬说。

柴烧陶器润而不亮,复古而不张扬,沉稳古拙。林德彬告诉记者,柴烧制品由于坯体直接暴露在柴火与落灰中,总是有着其独特的火痕纹理,熊熊的火焰在龙窑中来回奔走,泥坯的环绕面烙印了火焰走向,燃烧的灰烬极轻,在高温下熔融凝结成釉,这就是柴烧的迷人之处。

“这把壶,是比较有代表性,你看它的颜色比较丰富,另外一个窑变效果比较多,最关键的一点是它烧得很老道,有火光,有火痕,还有火彩,还有这些不同的颜色。”“德窑柴烧”窑庄主人林德彬说。

柴烧是天赐火痕,不上釉,通过不同柴品、不同泥质的烧制理解用火,在细微温度的差异与变化中把握色泽。外行人看似普通的柴烧制品,背后却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

“它装窑的时候是全部都是一个颜色,出窑的时候是很多很多种,非常的丰富,有你想象不到的颜色。每一窑都可以带给你惊喜,带给你意外。所以,要烧到好的东西,就只能说遇见。”“德窑柴烧”窑庄主人林德彬说。

林德彬从小喜欢画画,想把画画到陶器上,后来被陶器的美所吸引,先后前往景德镇和建水等地学习陶艺,并在建水创办了陶艺工作室。2018年,他回到通海创办了“艺术陶瓷工艺室”,取名“德窑”。多年以来,林德彬一直在探索柴窑烧成技艺,在不懈努力下,获得了“国家三级陶瓷装饰工”称号。

“柴烧的这种美感,比较适合现代人的这种审美。下一步的话,应该是结合当地的青花瓷的这个事情。把青花瓷放在柴窑里边烧,然后就争取能烧出有自己代表性的东西来。”“德窑柴烧”窑庄主人林德彬说。

( 朱雁飞 吴文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