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01 18:35:28
近年来,我县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实施“百千万文化工程”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创新管理机制、丰富文化供给、提升服务效能,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我县在充分发挥文化馆主体、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对全社会相关文化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调动校外艺术培训机构,社会、学校等文化艺术人才,踊跃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积极探索“政府搭台、百姓唱戏”新路径,构建公共文化点线面一体融合发展新模式。同时,着力开展“全民阅读”、“彩云之南等你来”等系列活动,全力提升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打造特色公共文化品牌活动。
此外,我县认真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斯贝佳食品非遗工坊被认定为云南第一批省级非遗工坊,新增豆末糖制作技艺、银饰制作技艺、滇南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三项省级非遗项目,新增通海木雕为市级非遗项目。同时,我县于2022年初建成省内首家红色印文化体验馆,进一步拓宽文化传播路径;搭建立体化宣传平台,积极推动“戏曲进乡村”,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的活化利用,着力推进打造沉浸式旅游示范区建设,并逐步提升文旅节庆活动,常态化开展举办传统节日系列活动,推动通海公共文化服务繁荣发展。
目前,全县基本上完成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的建设,县城建有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全县9个乡镇(街道)均建立综合文化站;77个行政村(居委会)配备建设了村级文化活动室。全县年均开展广场群众文化活动50余场、举办展览100余次,举办各类培训班100期以上,电子阅览室累计开放时间10000小时以上,指导建立农村业余文艺队伍180支、惠及群众30余万人次,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2022年,我县8支文艺队获评玉溪市“百千万文化工程”——星级文艺队,36户家庭获评玉溪市“百千万文化工程”——文化家庭,文化成为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最靓底色。(朱雁飞 肖春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