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推荐头条
  3. 正文

钱正雄:与木为伴37年 做好传统技艺“守”艺人

发布时间:2023-09-18 15:31:38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在通海,有一位对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情有独钟的老师傅,30多年来,他每日与木为伴,做好传统技艺“守”艺人。他,就是钱正雄,2020年,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滇南木结构营造技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走进钱正雄的工作间,一堆堆木料映入眼帘,一股股淡淡的木香味扑鼻而来,钱正雄正熟练地挥舞尺子,执掌墨斗,在木料上仔细比划,勾勒线条,再交给其他师傅下锯、斧凿、制成部件。木结构建筑最关键的就是画线,这完全靠掌墨师的眼力和经验,钱正雄一边弹起墨线一边和记者讲起了其中秘诀。

“盖房子画线这个技术是一开始把这些柱子,全部材料摆开,看哪些材料适合在哪里,整理好之后才画线,画了之后要用尺子反复测量,失误了一所房子就废了,每一条线都画到百分百的精确,最多出入不超过5毫米。”钱正雄说。

钱正雄初中毕业就跟随师父一起学习做木活,从最简单的拉锯子、推刨子、使凿子学起,每天都将师父教给他的方法和技巧反复练习,一段时间后,便跟着师父在附近的村子建盖房屋,参与秀山古建筑群以及周边县区古建筑的修缮。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走遍省内各地学习,凭借自己的智慧和不断琢磨学习,钱正雄的木工活越来越熟练细致,也掌握了古建筑建造的精髓,从一名普通木匠成为了一名掌墨师,一做就是37年。

随着时间的推移,钱正雄清楚地意识到,要传承和发扬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只靠他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项技艺才不会失传,凡是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他都愿意传授技术,目前,他带徒20余人,遍布玉溪各县市区。

“我来这里一直都是跟着钱师傅,在跟着他之前我的手艺也不太行,从来到这里他的要求都相当严格,不管做什么,都要相当认真,哪边该有几分都不能超过,就像做一个榫卯,吊线要吊正,不能有歪扭,不能快速就放下,都要非常严格的。”钱正雄的徒弟张文雄说。

钱正雄表示,今后,会继续坚定步伐,不忘初心,继续深入研究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总结经验规律,融合创新,当好一名非遗技艺传承人。

“现在做木活的人越来越少了,都是50多岁,60多岁的人,所以我领着这些徒弟把它传承下去,影响年轻人,希望年轻人加入进来把木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钱正雄说。

从一名普通的木工,到掌墨古建筑的设计建造师,钱正雄以自己勤奋刻苦、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既成就了个人事业,又传承了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罗瑀 钱国有)